渣山变金山 河钢承钢推进废品废物循环利用

今年初以来,河钢承钢再生资源公司立足企业发展实际,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大力推进废品废物循环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变革,变废为宝,广拓市场,加快循环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助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今年前5个月,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到8828.3万元,同比提高80%,利润同比增长59.9%,收获了真金白银。

渣山变金山

6月11日上午9时,《中国冶金报》记者一行来到河钢承钢4号2500立方米高炉渣处理区域,只见刚刚排出、还冒着热气的水渣被挖掘机装到了运输车上。几分钟后,满载10余吨水渣的车辆启动,随后,车体的苫盖装置自动将车厢盖严,直接发往客户指定地点。该高炉生产的所有水渣都将整体出售给当地客户,吨铁创效2元左右。

水渣是高炉冶炼的固废物,常常用于生产水泥和混凝土。但由于河钢承钢含钒钛铁矿冶炼工艺独特,水渣中含钛元素无法直接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无法外销的水渣每吨还需要8元左右的处置费用。常年累月,位于河钢承钢厂区西面、存放水渣的凤凰沟里堆起了一座渣山,河钢承钢每年要投资近百万元进行环保治理。

河钢承钢再生资源公司自2018年成立起,就立足于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与行业先进企业、科研院所、工业协会等单位对接,深入研究固体废弃物成分及高效利用途径,一方面向客户提供水渣综合利用技术,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含钛高炉水渣加工工艺,广泛探索矿渣微粉加工工艺,为水渣循环利用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该公司水渣处置部经理宋彦冬介绍:“目前,河钢承钢水渣通过包炉销售和吨渣外销等销售方式,不仅节省了水渣储运费用,今年前5个月还实现了外销创效140万元。”该公司干部职工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不仅自主承担渣山覆土种植任务,将废渣堆成的渣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青山,而且通过技术研究和对标学习,成功开发了水渣制砖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多年囤积的废渣被加工成环保耐用的建筑材料,每年可消耗沉积水渣100万吨以上。

踏上河钢承钢职工们自主开拓的道路,《中国冶金报》记者一行只见渣山的盘山路旁种满了耐旱的杨柳。往日尘土飞扬、寸步难行的渣山,早就没了踪影。宋彦冬自豪地说:“为避免汛期出现山体滑坡等灾害,我们还自主修建了600多米的防洪坝。”

“通过引进地方企业合作,水渣制砖产线将于今年底前投运,不仅节省了加工费用,降低了采购成本,还扶持了地方企业。”宋彦冬说,“‘取渣—制砖—外运’的循环新模式,解决了水渣运输和大面积存储等难题,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久后,渣山将彻底变为能创效的‘金山’。”

滞销变热销

6月12日,《中国冶金报》记者一行走进河钢承钢再生资源公司废次材加工整理项目部,只见几名工人正在利用天车整理刚刚进场的废次材。

废次材加工整理项目部是对河钢承钢轧钢产线下线的短尺、甩废、切余的废次材等,进行集中加工、整理、外销的单位。今年初以来,该部在推出定尺加工业务的基础上,依托河钢承钢营销平台和政策,创新营销模式,实现了整理材增值销售,仅5月份就创效1310余万元,利润超月度目标4%。

该部经理张起表示:“今年初以来,针对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深入贯彻集团和公司部署,积极组织整理材外销,克服物流、场地、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做到应发尽发,最大限度盘活库存资源。”

今年2月份以来,废次材整理项目部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积极与下游客户对接;同时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为客户提供整理材加工和发运服务,单日最高发运量达到15车次。特别是在发运集中的4月份,为保障最大限度发运产品,该部10余名干部职工经常每天6时就到岗,一直工作到21时才下班。

在项目部担任天车维护工的汤殿兴回忆说:“白天组织发运,经理想方设法协调相关部门延长厂区外发时间,确保客户订单产品能及时发运。遇到天车检定修时,天刚蒙蒙亮,经理就带着我们开始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了白天整理材的包装及发运。”

汤殿兴住在距离单位6公里外的双塔山,只要遇上天车维护,他早上4时就起床奔往单位。他说:“经理带头干,大家不管装卸车还是维护运输车辆秩序都抢着去干,我可不能掉链子。”

张起说:“得益于河钢承钢大平台的好政策,我们跟客户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互帮互助克服市场危机,我们通过‘精品式’包装整理材,依托新的营销模式,使其售价显著提升。”今年前5个月,该部累计外销整理材近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89.6万元。

敢闯敢拼、开拓进取的河钢承钢人积极探索先进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最大限度挖掘废弃物料价值,同时开展了瓦斯灰深加工、氧化铁皮加工、废弃物资分类回收等业务,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河钢承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