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金未发就“闪人”?基金经理离任频现神操作 对基金规模、业绩影响几何?

在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离任”现象虽屡见不鲜,但在基金还没发行或刚成立就“闪人”的行为,还真不多见。这一幕,近日就发生在了一家大型基金身上。而在此前,还有华安基金、格林基金、东吴基金、华润元大基金等公募有过类似操作。

相关研究指出,基金经理离任对基金的规模和业绩均会带来一定影响。在这背后,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基民等市场主体对基金经理随意“闪人”行为也颇有异议。


(资料图)

多家公募发生类似现象

根据工银瑞信基金10月12日公告,工银瑞信恒嘉混合基金聘任林念为拟任基金经理,王君正不再担任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该产品是一只尚未发行的新基金,原定募集期为8月15日至8月29日,初始拟任基金经理王君正,后调整为10月17日至11月29日。

之所以在发行之前更换基金经理,是因为初始拟任基金经理王君正,已于9月底离职。根据该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王君正于2011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任研究部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金融地产研究团队负责人、基金经理。今年9月23日,王君正因个人原因辞职。新聘的拟任基金经理林念,于2014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现任专户投资部副总经理(牵头工作)、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

实际上,基金经理在产品发行或成立前后就离职的情况,并不止上述一只基金。

华安品质甄选混合基金成立于2022年7月20日,首募规模12.36亿元,由基金经理张亮管理。7月21日,华安基金为该基金增聘了新任基金经理刘畅畅,为2022年8月5日张亮的离任铺平了道路。截至目前,该基金由刘畅畅单独管理。

另外,东证融汇添添益中短债基成立于2022年2月10日,基金经理为应洁茜和石睿柯,出来之后的第二天(2月11日),石睿柯就因个人原因离任。早在2020年6月11日,格林基金旗下的格林泓远纯债基金成立。次日的6月12日,格林基金就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基金经理宋东旭因个人原因离任,该基金由新聘的基金经理张晓圆接替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新基金成立后一个月内基金经理卸任的现象,还在东吴基金、华润元大基金等公募发生过。

引发市场热议

从过往情况来看,基金经理离任一般发生在管理产品一段时间后。特别是某些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百亿”热门基金,基金经理变更后是否会对老基金的运作带来影响,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基金经理卸任新基金”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工银瑞信基金近日表示,上述事项己按规定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相关手续,基金经理离职属正常现象,新基金尚未发行,对投资者没有任何影响。

某市场投资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基金本身属于高度同质化的金融产品,无论从基金公司发行还是从基民买基金角度,管理产品的基金经理,才是主要的考量因素。一方面,新基金在发行之前,还有着申报、获批、定渠道等多个环节,基金经理人选也是经过严谨程序才确定下来的;另一方面,当基金进入发行阶段后,基金经理则往往成为最大的营销卖点,基民也往往会“慕名而来”。如果短时间内(尤其是基金即将发售或刚成立)就更换基金经理,难免会给市场带来“太突然”“有点随意”的印象。

“我是比较在意的。”深圳基民李先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如果他持有的基金发生经理变更,他会直接打电话咨询基金公司,然后会了解新任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会有很大差异。“基金的投资体验,主要是基金经理带来的。基金经理变更后,我并不确定他带来的投资体验是否会有很大变化。出于对不确定性的规避,我很可能会赎回一部分基金,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再决定下一步操作。”但也有基民对券商中国记者说道,他买基金更关注基金本身的投资定位,无论是哪位基金经理管理,只要基金投资不违背合同约定,就是可以接受的。

离任会影响基金规模和业绩吗?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来已有245名基金经理离任,与去年同期的离任人数(260名)较为接近,2018-2020年同期的离任人数,分别为184名、145名和205名。

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姜诚认为,从基金经理角度看,换一家公司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二是社会价值最大化。姜诚以“公奔私”举例说到,私募是利润率更高的业务,个人收入可能更高。但业绩未必会比管理公募时更好,奔私未必提升社会价值,但可能提高个人价值。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基金管理人运营管理、绩效考核压力、职业规划调整等因素,基金经理变动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

具体来看,从规模变动情况来看,偏股型基金相较于偏债型基金受基金经理变动的影响更为敏感,部分偏股型基金甚至一度出现了300亿元-400亿元规模变动的极值情况。收益率影响方面,偏股型基金收益率整体受基金经理变动影响较大,整体业绩波动区间在-20%至20%之间,极值情况的存在则将业绩波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另外,基金经理变动对偏债型基金的影响整体较小,整体业绩波动区间在-4%至4%之间,但也有极值情况存在。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认为,从更长的发展周期来看,基金公司更应该成为优秀的人力资源公司。要持续建立专业的人才梯队,无论投研团队、陪伴服务团队、产品和中后台赋能团队,都要能随着公司的发展持续地把客户需求作为核心,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源源不断地产生新人才,这是公募基金发展最核心的能力之一。

关键词: 基金经理 偏股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