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专家批评美国碳减排战略摇摆不定

凤凰网财经讯 11月1日,由凤凰卫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主办,落基山研究所(RMI)、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联合主办的“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2”在北京召开,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报道。本届峰会以“绿色发展,碳路中国”为主题,盛邀近70位政商学界顶级嘉宾,共商低碳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切实有效的有关行动。


(资料图)

湖石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理事胡涛

峰会期间,湖石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理事胡涛接受了凤凰网财经的采访。对于今年6月欧盟通过的“碳关税”草案修正案,胡涛认为,这是欧盟违背WTO倡导所施行的单边主义措施,是欧盟的一意孤行。从贸易角度看,这种做法无异于是一种“绿色贸易壁垒”,而欧盟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为理由提出碳关税则更是一种借口。面对这种情况,胡涛指出,尽管欧盟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但对中国而言,却恰恰是在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胡涛进一步指出,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一直有自己坚定的目标,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战略计划在实施。中国所给出的“绿色高质量增长”方案,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其他国家,“这是中国方案对世界的贡献,这也是中国践行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

但对于欧美国家而言,碳中和能否顺利实现则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欧盟国家,胡涛认为,由于欧洲目前正在经受着能源危机,所以可以说是处在节能减排迫不得已、被动的节能减排的状态,不得不忍受寒冷。但是也许俄乌冲突之后有出现报复性的增长反弹,可能会大幅度提高碳排放。而对于美国来说,胡涛则指出,从奥巴马时代美国节能减排,到特朗普时代退出巴黎协定,再到拜登时代重新签署了巴黎协定,很难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从这一角度看,胡涛表示其对欧美的未来难以预期。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财经:对于企业尤其是那些对传统能源依赖较高的制造业、重工业企业来说,该从哪些方面来实现零碳转型?怎么看待ESG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否可以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

胡涛:我觉得这些高污染、高能耗、重化工企业,其实也可以在节能减排领域做很多工作。具体说他们可以简单地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加法。我们有很多的太阳能,已经低到很低很低的价格,几乎可以跟煤电相竞争了。如果有这样大型的厂房,也可以安装更多的(太阳能设备),自己用能的时候用这样的可再生能源,这本身对节能减排就是非常好的贡献。

也可以做减法,在自己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如何提高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做乘法,加强员工内部的培训管理,提高效率,让自己的架构更有效。

第四,还可以做除法,找一些负排放的技术,无论是CCS(碳捕获和储存)还是减排甲烷这样的一些技术,不仅仅减少二氧化碳,还减少甲烷这样的污染物,这都是做除法,让它进行负排放,这对企业来说我觉得都是应该做的事情。

对ESG来说,应该强制性的披露呢还是自愿性的,如果你要问一个法律工作者,他可能说是必须强制性。但是很遗憾我是一个经济学者,我觉得对企业来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是“yes or no”这样的一个问题,不是0和1的问题,应该有一个过渡,应该在市场上释放一些信号,让这些企业有积极性来减排。

比方说在当下,让企业加装太阳能设备,就跟前些年比容易得多得多,为什么?因为越来越便宜,企业从中可以受益。那么当我们释放更多的市场信号的时候,其实企业他会自觉自愿的朝着这个方向走,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是为了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我们简单地只是让他强制性的披露或者不披露,其实带来了很多的非此即彼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过渡,需要一个平衡点,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一步做到ESG披露,我个人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有“看得见的手”,也还得有“看不见的手”来一起作用。

凤凰网财经:此前,中国和欧美等国家都已经制定了碳达峰或者碳中和的时间表,但在疫情、俄乌冲突、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下,会不会出现无法在预定时间完成目标的情况?经济增长要求和节能减排压力之间的冲突该如何平衡?

胡涛:全球有200多个国家,我们需要分开来说。对欧盟这几个国家来说,目前正在经受着能源危机,可能也许已经处在节能减排迫不得已、被动的节能减排的状态,他不得不忍受寒冷。但是也许俄乌冲突之后有一个报复性的增长反弹,可能大幅度的提高了碳排放,也有这种可能。

对于中国来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国的双碳目标是持续的。我们从二十大的报告里看得非常明确,中国会朝着双碳的目标一直走下去。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的确是这样。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中国一直有自己坚定的目标,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战略计划在实施。至于说经济和节能减排如何平衡,如果我们读读二十大报告,已经给出了非常非常明确的答案,就是绿色高质量增长。我们既要增长,既要发展,还要绿色,还要高质量,这就是中国给出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我觉得不仅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其他国家,这是中国方案对世界的贡献,这也是中国践行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

但很遗憾,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国家,多种多样,有的国家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奥巴马的时候美国有节能减排,要实现碳排放减少的目标,到了特朗普时代完全推翻了,退出了巴黎协定。拜登时代又回到了过去,重新签署了巴黎协定,继续碳减排。你不知道2024年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呢?哪怕不是特朗普,共和党又重新执政呢?也许这又是另外一种现象。所以我对欧美的未来实在是不好预期。但是对中国的双碳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是一定坚定不移的会走下去。

凤凰网财经:气候问题是全球问题,如果只有中国和欧美日韩等国家实现了碳中和,是否依然无法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今年六月,欧盟通过了“碳关税”草案修正案,这是不是一种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

胡涛:如果要是中国、欧盟、美国实现了自己的碳减排目标,那么对全球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这是世界上的TOP3。但是全球有200多个国家,我们需要全球的共同参与,才能最终实现,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这三家占了大头,但是也需要别的国家共同参与,特别是像一些新兴经济体,像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他们正在工业化,正在进一步增加碳排放,所以需要全球继续努力。

关于欧盟出台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如果从WTO的角度来看,那绝对是一个绿色贸易壁垒,WTO倡导的是自由贸易,任何国家不可以随意地对任何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如果一定要征收,那也需要WTO的平台下,跟各个成员国之间沟通协商形成一些新的决议。但很遗憾,欧盟实行了单边主义的措施,他一意孤行,非要实施这样的政策,从贸易的角度的确是一个绿色贸易壁垒。虽然欧盟也是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这样的借口防止碳泄露,我只能说是一个借口。

那么如何应对呢?这是不是贸易壁垒?是,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在助推中国的双碳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欧盟的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高污染,高能耗的这些高碳排放产品,而这些排放产品恰恰是中国不愿意出口的。中国其实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有针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俗称“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环节退税限制的政策。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出口钢铁、水泥,其实在中国需要缴纳了出口环节的环境关税以后再出口。今天中国依然在实施。如果说欧盟一定要对中国的这些产品征收进口环节的环境关税,那中国我觉得应该说欢迎,因为是在帮中国节能减排。

实际上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我觉得欧盟这个单边主义的措施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在全球要协同,要一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欧盟一意孤行,不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大的框架下,不在WTO的框架下,自己一意孤行采取这样的措施,我觉得是对全球团结一致,减少温室气体这些政策的倒退。

关键词: 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