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底价制度惹争议!分析师:淡化底价,让市场自我调节

岁末年初,北交所新股发行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1月4日-5日期间披露调整发行方案的北交所IPO公司,将发行底价下调至每股净资产。

受访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净资产”维度一般适用于对金融类企业的价值判断,较少用于专精特新类企业。此次调整或为了降低破发概率,让利二级市场投资者。申万宏源分析师刘靖团队表示,下调发行底价至每股净资产,或是重塑新股定价机制的开端,北交所新股破发率预计下降。


(资料图片)

据悉,去年12月以来,北交所新股出现大面积破发,上市首日破发比例高达87.5%,创下2022年内单月之最。流动性不足一直以来是北交所市场较为突出的问题。

多名市场人士分析,如果北交所IPO企业认为发行底价过低,接下来大概率将会通过网下询价来确定最终发行价。

发行底价确定方式有调整

1月5日, 百甲科技 披露调整发行方案,发行底价从4.5元/股调整至3.58元/股。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的2021年每股净资产就是3.58元。据悉,百甲科技在2022年12月12日通过北交所上市委会议,7天后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目前正在等待批文。

1月4日,已经拿到注册批文的 新赣江 宣布发行底价从12.5元/股调整为4.53元/股,调整幅度超过60%,而调整后的底价恰恰是新赣江2021年每股净资产4.53元。

1月3日,披露调整公告的 保丽洁 下调发行底价多达3次,从最开始的16.00元/股调整为5.79元/股,三次下调累计幅度达63.8%,最新的发行底价与公司2021年每股净资产相同。尚处于审核问询阶段的 旺成科技 ,发行底价从8.60元/股下调至3.21元/股,下调幅度为62.7%,最新底价也与2021年每股净资产一致。

据悉,底价发行制度是新三板精选层特有的公开发行制度,后来北交所沿用,该制度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老股东权益。对于发行底价的确定方式,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依据相关公司在创新层的交易价格;也有的结合所属行业、市盈率、每股净资产、定增发行价格等;还有的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在创业板、科创板的发行情况。

对于此次调整为“每股净资产”的底价定价方式,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其手上的项目也正在参考该方式调整。

华北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若依据“每股净资产”来定价,将有利于企业上市表现,他预计最近陆续有更多企业下调底价至每股净资产。

申万宏源分析师刘靖团队称,每股净资产相当于股票价格底线,失去对发行价格的指导意义。原有底价制度下,询价报价基本参考底价,询价结果较底价上浮程度不大。解除底价“束缚”后,新股报价博弈区间拓宽,定价权交由市场,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将增强。

不过华东一名券商投行人士持有不同观点,他向记者表示,以往市场对金融类企业才会采用“每股净资产”维度去评判公司价值,很少用于科技类企业。在他看来,企业仍然应该按照市盈率、同类上市公司、成长性等方面确定底价,才能更好彰显自身价值。

多名投行人士谈到,IPO企业如果认为底价过低,接下来可以釆取询价发行,通过市场询价确定最终发行价。

发行底价制度惹争议

在此次调整发行底价确定方式之前,2022年12月已有多家企业自主大幅下调发行底价,这与近期北交所市场变化密切相关。

比如康乐卫视在12月底调整发行底价和发行股数,总募资规模从30.08亿缩水至3.15亿,该消息一度令市场咋舌。

券商中国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主流观点认为,发行底价下调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有一定程度让利。

据了解,近期北交所新股发行形势正在发生明显变化。2022年12月发行节奏骤然提速,发行家数从单月个位数提升至单月逾30家,二级市场未能及时适应,且岁末年初资金面紧张,在多个市场因素影响下,北交所新股出现大面积破发。12月上市的新股中有28只上市首日破发,占比高达87.5%。

北交所的破发潮传导到一级半市场。打新人数大幅下滑,网上有效申购户数从去年上半年月均十几万户到12月平均5.54万户。多家冲刺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在12月就陆续宣布下调发行底价。

多名受访的新三板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如果企业在定价层面可以给二级市场投资者让利,那么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破发的概率。投资者表达出希望二级市场有赚钱效应的愿景。

另有市场人士认为,去年以来,发行底价制度在很多时候无法对公开发行定价作出有效制约,在当下已变得越来越不适用。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发行底价制度的设计本意是好的,但却被某些企业玩坏。据其观察,比如在创新层辅导期时,发行人故意报较高的底价,诱导新三板投资者抬高公司股价,让部分老股东高位套现,但却套牢盲目追高的投资者。又如有的发行人设置较低的底价,然后公司最终却高溢价发行,又让市场质疑声不断。他建议取消发行底价制度,采用“发行价区间”。

关键词: 二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