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消费汹涌而至,人从众模式再现!一提“刺激消费”,有人就…

1

消费汹涌而至,人从众模式再现。

这个春节假期,各地、各处人潮爆棚,一切仿佛回到了疫情前的2019年。


(资料图片)

商场人流穿梭、餐饮爆满排队、影院座无虚席、景区人满为患…海南三亚酒店一晚20万的房间节前就被订满,致使“平替”城市北海/万宁/惠州/湛江/漳州等地住宿跟着水涨船高;黄山/泰山/玉龙雪山/丽江古城/乐山大佛等知名景区因游客太多、不得不采取停止售票/线路阻隔等限流措施。

热门旅游城市的机票、高铁票等近乎被抢购一空,很多城市/景区的游客数及营收额、接近甚至超过了2019年。

以为“热闹”仅仅存在于消费领域么?NO!

节前A股已出现了近10%的反弹、港股的反弹更是高达约40%,楼市也从一线城市活跃起来、甚至卖家不急不慢的待沽而售以求卖个更高价。

这繁荣转换的太突然,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疫情冲击下,大家都没钱了”,可才不过一月光景、大家似乎又突然有钱了…打脸打得太快,叫人无所适从。

其实这很好理解,人群是结构化的、毕竟中国有14亿人口,总有穷的、也有富的,有受疫情冲击收入下降的、也有受益于疫情收入增长的。

只聚焦于收入下降的人群,就会觉得中国经济要崩了,而在疫情期间及刚结束时、这个群体最喜欢在网上发声,这就会形成幸存者偏差、以为全中国每一个人的收入都大幅下降,而现实并非如此。

当下中国,消费对经济极为重要、甚至超过了出口和投资,所以在疫情结束之后政府提振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老百姓花钱,为此不断在重量级会议上反复强调、还出台了相关的文件。

可事与愿违的是,每一次官员或专家提出要让老百姓多花钱多消费时、总会引来一阵冷嘲热讽,“让专家们先带头花钱啊”。

为什么大家抵触消费呢?

2

消费有多重要?它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

农民种田、工人制造、作家写作、演员演戏、歌手唱歌等这都是生产,还有协作生产并提高生产效率的运输物流、仓储保管、科技研发等,它们的目的就是让人去消费,也因为有这些消费、才使得生产可以持续…东西卖不掉,谁还生产呢?

消费很重要,再通俗的话说就是“有人花钱才会有人赚钱,大家都不花钱、又去赚谁的钱呢?

可2022年消费确实很难。

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4万亿,同比下降0.2%,这还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大幅增长、同时实施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及网上购物节多种促销情况下的结果。

消费不振在去年的物价中也体现出来,在全球恶性通胀下、中国的全年CPI涨幅却只有2%,为什么物价涨幅如此低?因为大家都不消费了,东西不好卖、只好不涨价甚至还要降价。

大家不仅不消费,也不爱银行借钱、甚至有了钱还要提前还贷去年的贷款增量主要在政府筹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居民的贷款增量较少、甚至去年一整年大家都在排队提前还房贷。

没有还贷压力的人有了钱会消费么?不会,他们会把钱存起来。

去年人民币存款增加额是26万亿,同比上一年多增6.6万亿,其中居民存款增加额是17.8万亿、同比上一年多增近8万亿。

为什么大家不愿花钱呢?

除了缺乏消费场景外…主要是疫情封控致使店铺关闭、交通中断,大家没有机会、也没有意愿外出消费,更重要的原因是疫情改变了人民的心理,在本就缺乏社会基础保障的情况下、大家更愿意把钱存起来作为保障,以应不时之需。

政府、专家鼓励大家多花钱,鼓励的是有钱人都花钱、能赚钱的人都花钱,而很多人却以为是让自己多花钱、让自己把保命钱/养老钱/保障钱/过日子的钱花掉,这才出现了专家的热脸碰到群众冷屁股的反差。

一定程度上说,花钱就是爱国、花钱就是贡献社会、花钱就是助力他人就业,问题是如何让钱花的更值、更有效率。

3

大家不敢花钱,其实是怕钱花瞎了。

如何让钱花得值、不冤枉?四个字——因人而异,底层逻辑是回报要大于成本。

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手里的钱是用来生老病死基础保障的、钱满足的是基本生存需求,所以享乐型的消费要克制、不管出台什么刺激消费的优惠措施都应忽略,刺不刺激消费也跟自己无关。

对于中高收入群体来说,刺激消费的政策就很有用、应积极把握。

自己本来就有刚需或改善住房的需求,趁着政策宽松下的限购更松、首付更低、利率更低的优惠,买房本身就可省不少钱;自己本来就有买车或换新能源车的打算,趁着税费优惠和信贷宽松,当然要把握住这个窗口红利期。

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花钱无所谓浪费、反而花钱就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但有钱人也不是傻子、心甘情愿得傻傻多花钱,这也就是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了…生产更高品质、当然也更高价格的商品供有钱人消费。

穷人、富人、有钱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消费,也就无所谓收割、抵触了。

另外同一笔消费,目的结果不同、回报也大不相同。

就拿买电脑来说,有人买就是为了追剧、打游戏,因此荒废了学业和事业,这个消费就瞎了。可有人买来用于工作、学习,因此成绩提升、技能精进,这个消费就很值。

可如果买来用于追剧、打游戏等娱乐,但放松了自我调节了压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反而促进了学业和事业,这个消费又是正确的。

买车、买衣服、甚至买奢侈品等都一样,主要看结果收益、而结果收益又因人而异,没有确定正确或错误的消费。

可以是消费,但更可以是投资性消费。

别再对“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抵触骂娘了,钱在你手里、你不花钱没人抢得走,反正你不花钱有人会花…春节期间及可预见的节后消费,就是明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