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闻!增量资金线索已现!国内外都在关注A股
“过去两个多月,外资为何流入这么多?”
(资料图片)
“内资还在买消费、买白酒吗?”
进入2月份,内资和外资对彼此都颇感兴趣。
内外总“关情”
截至2月14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买入金额达1509亿元,远超2022年全年的897亿元。
请教了很多在香港的外资机构之后,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过去两个多月,主要是对冲基金和聚焦亚太的资金在回流A股和港股;在仓位调整上,主要是减仓印度和越南资产,买入中国资产。
对于今年来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结合美国最新的就业数据,市场担心美联储后续加息幅度或超出预期,以及高利率或将持续更长时间。在此背景下,市场恐慌情绪明显升温,海外市场出现较大回落。而海外流动性收紧对国内市场的扰动相对有限,在全球资本市场中,A股具备较强的配置价值。
但进入2月以来,北向资金的每日净流入额逐渐减少,2月3日到2月8日连续出现了4个交易日的净流出。市场也不同于1月中下旬的普涨态势,大盘反复横跳,市场热点颇为零散。
“最近这两周市场缺乏一个明显的主线,更多是偏主题类的投资热点。”国内某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他认为,目前市场处于一个“强预期,弱现实”的状态。一方面,从春节氛围来看,大家普遍对未来偏向乐观;另一方面,当前处于业绩数据的真空期,在没有明确数据指引,同时部分行业股价涨了20%时,市场缺乏方向感,投资热点也比较散乱。后续市场走势,可能会在一季度末实际业绩情况明晰时逐渐确定。
在这一背景下,无论内资还是外资,后续做多A股的增量资金将来自何方?
国内增量资金线索已显现
“从历史经验来说,任何一个牛市都不是完全依赖外资起来的。”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九泰基金总裁助理、致远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刘开运也说,不用担心没有增量资金,当前增量资金是足够的。
从国内来看,今年来,多条增量资金线索都出现较好的复苏态势。
2月14日,2020年度冠军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公告了参与联瀛激光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的情况,根据基金参与认购数量和总成本推算,该基金最新规模近18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近一倍。
1月9日,中庚基金丘栋荣2023年首只新发基金,仅用一天便募到20亿元,提前结束募集,成为2023年第一只爆款“日光基”。
刘开运表示,来自公募基金的增量资金率先体现在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发基金募资情况上。“可以密切关注公募新发基金规模的变化,目前A股复苏已持续近三个月,各家基金公司对新发产品的布局,应该基本上准备差不多了。”他说。
从历史数据来看,公募基金新发规模和当年的行情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募基金新发规模分别为3.07万亿份、2.94万亿份、1.45万亿份,这三年上证指数的涨幅分别为13.87%、4.08%、-15.13%。
业内人士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增量资金来自于做绝对收益的理财产品,比如保险、银行理财。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6.65万亿元。
“我主要管理的产品权益部分成长性偏强,1月份的时候保险机构配置这类产品偏少。但2月以来,保险资金对这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幅提升。”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我了解到的一些类似于银行理财做绝对收益的机构,大部分在最近一波反弹中没有完全跟上。”刘开运说。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特别是在去年末经历“赎回潮”后,绝对收益类的产品普遍面临负债端压力,他们一般不会进行太左侧的布局,所以到行情足够稳定时,他们才会逐渐提升仓位。
此外,某财富公司投顾人士对记者表示,其所在机构对接的高净值人群,今年来的风险偏好虽在逐渐提升,但当前的理财需求仍以“稳健”为主。
外资增量仍有空间
“据外资客户反馈,真正长期多头资金还未见明显买入中国的情况,他们在等待基本面回升的确认。”荀玉根表示。
陈雳认为,当前与海外其他股指相比,A股市场具备更强的韧性。一是宏观层面,中国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国内宏观经济复苏对A股市场构成支撑。二是流动性层面,预计今年全年国内宏观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三是增量资金层面,近期人民币稳步升值,将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
分区域来看,荀玉根表示,北美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相对谨慎,中东和亚洲资金对中国市场更积极,尤其是韩国投资机构积极推进各类ETF产品,密切跟踪A股最新热点。
“市场行情和机构资金是相互促进的,增量资金值得期待。当市场赚钱效应越强时,增量资金会随之涌入,进一步推升市场。”上述基金经理说。
刘开运也表示,资金量是交易出来的,相对于市场行情,它是一个同步跟随指标,而不是一个领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