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观点:迪辅乐生物总经理沈阳:原料假冒、活菌数虚标,益生菌行业亟需科学监管
近日,中国法院网披露了一起消费者权益受损索赔案,某消费者网购某品牌益生菌吃完心慌恶心,检验发现竟然含有违禁成分。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益生菌逐渐火爆,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和消费,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布局益生菌,然而行业鱼龙混杂、问题频发,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3月3日,在315即将来临之际,为了解益生菌市场的问题和解决之道,蓝鲸财经专访了国内创新型益生菌头部企业迪辅乐生物(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阳。
(资料图)
鱼龙混杂
随着国人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中国益生菌市场容量已是千亿元规模。《2021-2025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益生菌市场平均每年增速约15%。
不过,益生菌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假冒伪劣等问题接踵而来。“假冒伪劣的情况还是真实存在的,特别是对一些明星菌株的使用,存在原料假冒和活菌数虚标的情况。对于头部品牌的碰瓷营销也不罕见,迪辅乐品牌就长期被无底线的竞争者采用商标碰瓷的方式纠缠,导致我们很多的消费者误购买了这种‘李鬼’产品,体验度很差,对品牌造成的困扰很大。”提及假冒伪劣现象,沈阳非常无奈说道。
此外,一些品牌利用消费者对益生菌相关知识不十分了解的情况,在产品上不标注菌株号。但益生菌产品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功能存在菌株特异性”。同一菌种,菌株号不同,功能差异巨大,不标注菌株号的目的就是有利于浑水摸鱼、方便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仅宣称益生菌生产时的活菌添加量,不承诺保质期内的活菌存活量,也是某些品牌擅长的偷换概念,吸引眼球的做法。“消费者往往被惊人的活菌添加量吸引,却忽视了益生菌起作用是靠使用时抵达肠道的活菌数,生产添加量高但存活率低,并不会带来好的使用体验,这是一个典型‘智商税’的做法,对行业发展伤害很大。”沈阳告诉记者。
科学监管
益生菌行业种种乱象背后除了利益驱使,还有就是监管困难。
“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存在这个挑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对特定的健康问题有效,但法规层面仍不允许益生菌研发企业做出这样的声称。而且较低级的竞争者总是希望通过违规夸大甚至是毫无根据的功效宣传获取消费者,这也造成监管环境愈加难以取得突破。”沈阳表示。
沈阳建议,作为一个创新的领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监管框架,以更客观地解决益生菌产业的功效声称、产品安全性、规范的包装、欺诈宣传和消费者索赔等问题。我们还可以建立益生菌产品的供应链追踪和监测系统,以便记录和分析售出的益生菌产品是否有相关的不良反应,同时监测产品对使用者带来的长期健康益处。在这个监管框架内,经过临床医学研究被证实有健康作用的益生菌产品应该被允许做出规范的健康声称并客观描述这些特定的健康益处,以方便消费者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高压监管情况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技术为王
虽然当下众多企业都在布局益生菌市场,但想要真正做好益生菌是具备一定技术门槛的。近几年益生菌品牌很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简单贸易型的贴牌产品。从长期来看,这些品牌并不具备竞争力。
其实,益生菌是一个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沈阳解释道,作为高活性微生物制剂,益生菌产品的菌株活性保持、菌株在不同肠道菌群模型下的功能演变,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过去那些成分简单的营养品完全不同,益生菌产品的基础逻辑是把“足够数量的、功能特异性的、活的菌株送达肠道并在复杂的肠道环境中存活及发挥健康作用”,这个行业对参与者有很真实的技术内核的考量。
“品牌的技术内核正是迪辅乐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对益生菌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有着非常执着的投入。独立开展本土菌株的采集、鉴定、存储及基础功能的研究,也大规模开展国际菌株适应于中国本土人群的临床应用研究。相对于其他市场参与者,大量研发数据的积累让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义迪辅乐益生菌产品的使用场景、适用人群和适用健康问题,通过真实的使用体验赢得消费者支持和信赖。”沈阳表示,“关于益生菌,我们还是会专注在专业级消费市场,提供专业高效的益生菌制剂作为人体健康问题医学解决方案,减少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使用是我们主要的目标,为此我们已经做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应用产品设计经验。”
对于行业未来前景,沈阳认为,益生菌及其所代表的健康问题微生态医学解决方案,无论商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被严重低估了。伴随着全球临床科研领域越来越多的成果涌现出来,公众对益生菌健康作用的理解越来越充分,益生菌应用市场的长期增长是确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