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鲁克遇见孔夫子》英文版正式发布:探索穿越时空的管理工具

近日,《当德鲁克遇见孔夫子》英文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本书基于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学的经典力量,结合了现代企业的实际案例,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持续发展和创造价值的企业。

众所周知,彼得·德鲁克是西方管理学大师,他开创性的提出了很多经典管理原则和概念,而孔夫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责任。尽管他们所在的时代及关注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在“赢得当下、创造未来”这个题目上提供了一套非常一致的原则,也都可以为我们如何管理“连续性和变化”这个一直以来的管理难题提供智慧来源及理论建设基础。

在发布会后,《当德鲁克遇见孔夫子》作者、深圳大学副研究员张曼姿介绍了这本书的灵感来源和主要内容。她说,企业当前主要面临两个困难,一个是如何能够穿越周期,从现在走向未来,这是德鲁克管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另一个是如何去激励员工,现在员工的所求所愿已经跟五六十年代的员工不一样了,完全以金钱为激励并不奏效,他们还想要获得成就感并进行价值创造。


(相关资料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找到了一个经典的解决方案,就是“极星理论”。“极星理论”是由“塑造方向”及“方向支持”两部分组成的管理工具。其中, 塑造方向是由使命、愿景和宗旨三个元素组成的; “方向支持”包括价值观和文化两个元素,价值观是理念, 文化是行为——也就是理念的具体行为表现。这五个“方向元素”在一起共同组成“极星理论”,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和环境变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价值,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执行来实现愿景和宗旨。

张曼姿还深入地讲解了“极星理论”中的每一个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她说,在国际上,有一个说法叫做“使命、愿景、价值观已经死亡”,死亡的是什么?绝对不是这个概念本身,而是它的体系化。所以他们把使命、愿景和宗旨变作方向,价值观和文化变作理念和行为,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她说,尤其重要的是提出了宗旨这个概念,它代表了企业想要创造的社会价值,也就是企业为什么而存在, 这也是近20年间在世界上兴起的新概念。

张曼姿还举例说明了价值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她说价值观体现的是理念,文化体现的是行为。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行为跟它的价值观不一致,那么它就不能支持组织的方向。她说,一个好的价值观和文化,一定是要企业当中每个部门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为管理学的终极问题,“极星理论”如何提高企业效率?张曼姿说,德鲁克把管理焦点从效率转变到了卓有成效,“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她说,做正确的事就是做有价值的事情。“极星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己想要创造的价值,并通过沟通和执行来实现它。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持续创新。

除了介绍“极星理论”这一理论架构,这本书还讲述了一些其他内容,比如基于德鲁克和儒学的经典力量在现代企业的实际应用。张曼姿说,他们想要找到一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能够让企业卓然不同,能够穿越时空。她说,这本书是一个思考的框架,也是一个沟通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客户、社会等各方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编审鲁培康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本书对于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把东西方两种管理文化、管理文明打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他说,纯粹地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或者纯粹地把所谓中国式管理拿出去,都不会见效,在当今时代,更应该强调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融,管理才会更奏效。

鲁培康还分享了他对德鲁克和孔夫子之间共同点的看法。他说,德鲁克和孔夫子都非常强调人在管理当中重要作用,人在组织当中的重要作用。他们都认为,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尊重,他的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那么这个组织就很难有竞争力。

鲁培康还表示,《当德鲁克遇见孔夫子》英文版的首发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让外国读者更多了解中国企业,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他说,如果我们想要用西方可以听得懂的语言去讲好中国故事,这本书英文版的出版,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桥梁。

“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合作和项目,能够让外国学者了解中国企业,并且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张曼姿也表示,“我们想要用西方可以听得懂的语言去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是我们作为学者的使命和愿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