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递:中国银行发布三季度银行业展望报告:存款增势或将放缓

凤凰网财经讯 7月3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2023年三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顾了2023年上半年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了2023年下半年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认为,2023年三季度,全球金融体系不确定性依旧存在,银行业仍面临经营压力,“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突出;信贷需求乏力,贷款标准有所提高;金融市场波动分化,资本补充遭遇一定阻碍;非息业务恢复效果欠佳,盈利总体有所下降。”


(资料图片)

就中国而言,经济复苏持续,银行业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步提升资产负债规模;业务发展量效并重,主动适应LPR下行趋势,整体盈利保持稳定;持续强化风险应对能力,资产质量延续向好态势。同时也应加强多元化资本补充能力,夯实风险防控基石。

《报告》指出,鉴于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银行业经营发展依然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宏观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三驾马车”表现分化;二,财政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引导银行业高质量满足市场融资需求,保障经营稳健;三,金融监管持续聚焦防风险,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

在这样的挑战下,中国银行业以主动作为对冲宏观不确定性,今年以来银行业规模稳健提升,资产质量延续向好态势,盈利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但净利润仍旧保持同比正增长。“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中国银行业加强资本补充能力,夯实风险防控基石,直面各项风险挑战,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开展。”

商业银行存款超速增长,未来增势或将放缓

商业银行存款规模方面,2023年一季度,中国银行存款规模进一步增长14.77万亿元,超速增长趋势明显,尤其是定期存款与居民存款。

《报告》分析,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基础货币投放增速达到阶段性高位。二是理财市场震荡导致资金回流。三是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调整。四是市场存在利率下调预期,推动市场主体通过定期存款提前锁定较高利率水平。

对于接下来的银行存款增长趋势,《报告》认为存款增速将有所回落;存款定期化趋势放缓,但居民存款主导的结构或将维持。同时,《报告》也提醒,银行业存款成本短期依然承压。

“伴随宏观经济复苏,中国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货币投放或将放缓至正常水平,银行存款增长将恢复常态。同时,随着金融市场趋稳,各类优质资产将逐渐恢复吸引力,引导市场主体拓宽资金用途,推动部分存款在一定程度合理释放,按照不同比例流向理财市场、债券市场等,稳定存款增长趋势。”

“逐渐复苏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助于推动理财市场、债券市场向好发展,居民可能恢复原有投资偏好,有序减持银行定期存款产品。考虑到中国坚持“房住不炒”政策,房地产销售增长将保持平稳态势,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搬家”的趋势将不再明显,故而居民存款主导的结构或将维持。”

金融机构评级显示银行业整体稳健,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风险

风险防控方面,《报告》表示,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

评级针对439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按风险由低到高分为11级,1-10级和D级,D级表示机构已倒闭、被接管或撤销,其中1-5级为“绿区”、6-7级为黄区、8-D级为红区。

“本次评级结果1-7级的机构有4026家,资产占参评机构总资产的98.45%。评级结果为“绿区”的机构为2166家,资产规模为323.99万亿元(占比为89.49%);“黄区”机构为1860家,资产规模为32.43万亿元(占比为8.96%);“红区”机构为366家,资产规模为5.61万亿元(占比为1.55%)。”

“分机构类型看,大型银行评级结果较好,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评级结果次之;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风险,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处于红区)数量分别达217家和118家,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92%。”

《报告》提出,银行业应“对标对表”,以更加完善的风控体系和更加良好的经营状况提升本机构评级。在具体措施方面,《报告》建议,一是要加强行为规范,确保风险管控的有效性。主动适应‘一行、一局、一会’的监管框架,严格对照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关注本机构的扩张性风险、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综合风险,及时处置风险隐患。二是要精准化解重点行业风险。加强重点行业的风险研判能力,主动谋划风险处置路径,靠前处理潜在风险点。三是要提升在合规前提下的经营能力。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中厚植区域竞争优势;积极服务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响应产业政策指引,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同时,提升专业性和竞争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