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集中遇冷!公募生意不好做了?仅一家公募净利破10亿元

近期,上市公司半年报进入密集披露季,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的相关基金公司财务情况也随之曝光。

8月25日晚间,随着招商银行、国信证券、兴业证券等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披露,已有30家公募基金上半年财务情况浮出水面。


【资料图】

数据显示, 目前仅有一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突破10亿元。从整体结构上来看,上半年基金公司盈利呈现“头部下滑,后生直追”的格局。不少头部公募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超10%,而部分中小型公募业绩则呈现向好态势。

唯一一家上市基金公司半年报显示,管理费为基金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而人力成本为主要支出成本。在公募管理费下降的趋势之下,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基金公司需要强化内部成本约束与绩效管理;另一方面,要打造差异化产品、拓宽收入来源,通过好的产品、好的持有体验增加管理规模,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仅一家公募净利破10亿元

截至8月25日,据不完全统计,华夏基金、招商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建信基金、鹏华基金等30家公募上半年“账本”曝光。

目前,仅 华夏基金一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突破10亿元,达到10.75亿元。招商基金以8.92亿元紧随其后,去年同期,招商基金净利润曾逼近10亿元。拉长时间来看,招商基金自2021年半年度净利润达7.84亿元后,近三年盈利整体保持上行趋势。

目前,上半年基金公司盈利呈现“头部下滑,后生直追”的格局。

同比来看,大部分头部基金公司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去年同期,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募有7家,这7家中,除华夏基金和建信基金外,其他公募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其中3家同比下降超10%。

诺安基金、长城基金、永赢基金、上银基金等基金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中,长城基金半年度净利润实现“破亿”,达1.18亿元,同比增长93%。南华基金由亏转盈,上半年实现盈利。永赢基金、中邮创业基金、东方基金、方正富邦基金、东兴基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20%。

对于公募来说,基金管理费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公司的营收业绩往往与基金管理规模有着密切联系。东兴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得益于管理规模的快速上涨,东兴基金收入、利润指标显著增长。

人力成本为主

基金公司的收入与支出构成,可在中邮创业基金的半年报中“窥见一斑”,该公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上市的基金公司。

半年报显示, 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管理费、手续费、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其中管理费收入、手续费收入根据所管理产品的合同约定进行收费。

上半年,中邮创业基金营业总成本2.11亿元。其中,业务及管理费达2.1亿元,这一项中,职工薪酬、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占比近78%。一般来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是基金公司向渠道支付的申赎或销售服务费。

图片来源:中邮创业基金2023年半年报

“公募行业人才成本比较高,头部基金公司提供的薪酬整体比较有竞争力,且头部公司用人体系比较完善,工种会更细致,人工成本会更高。此外,大公司的投研经费投入也相对较多,毕竟规模体量较大,对投研系统要求更高。”某基金公司财务总监表示。

与之对比,中小基金公司人力成本同样为主要支出,但在营销宣传方面的投入较少。

某中小基金公司表示,人力成本约占据总成本的60%。“尤其是在基金经理聘用上,由于行业人才竞争比较激烈,要与头部基金公司比拼,人力成本自然就高起来了。”

提质增效在即

2023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出手降费,进入下半年,公募开启一轮集中降费潮。“管理费作为公募基金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降低费率在短期内可能会对公司收入产生一定冲击。”资深基金研究人士、杭州闻基之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闻群表示。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6日,目前已宣布降费的公募机构数量突破130家,占公募机构总数八成以上,调降管理费率的产品数量合计超3200只。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公募本轮降费或将于8月底全面落地。

某小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降费对于依赖主动权益型基金的中小基金公司来说,对公司的营收影响较大。“在经营提质增效方面,基金公司需要精简优化内部人员,强化内部成本约束与绩效管理,建立与经营成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他表示。

闻群表示,在降费潮下,基金公司应提质增效,一方面,规模仍然是基金公司的生命线,而规模的增长,从根本上来说,有赖于投研实力的不断夯实和持续提升,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另一方面,应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创新产品,在丰富投资者选择的同时,实现投资者与管理人共赢。此外,基金公司也需在打造差异化产品、拓宽收入来源、降低运营成本、完善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