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电动车提升消费者福祉?潘家华:燃油车100公里花60块,电动车只需3块
凤凰网财经讯10月31-11月1日,由凤凰卫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主办,落基山研究所(RMI)、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联合主办的“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2”在北京召开,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报道。本届峰会以“绿色发展,碳路中国”为主题,盛邀近70位政商学界顶级嘉宾,共商低碳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切实有效的有关行动。
【资料图】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潘家华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带来以“切换赛道、共赢未来”为题目的主旨演讲,讨论从化石能源赛道切换到零碳能源赛道的可能性与方法。
潘家华认为,要切换赛道,意味着在能源消费中占比85%的化石能源要转向零碳的非化石能源。对于能否切换赛道,他抱以乐观的期待。他指出,过去十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风电成本降低了2/3以上,光热和储能等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应该说这个前景非常广阔。以前风光电力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所以很多人称之为垃圾电。现在可以把这样一种电力通过储能的方式进行调节,已经有市场的竞争性。”他说。
消费侧是不是也能够切换赛道呢?在潘家华看来,不仅可以,而且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福祉。他以电动车为例,指出我国汽车拥有量只有220辆/千人,美国是870辆/千人,欧洲和日本是550辆/千人。按照这样的情况,我国汽车的拥有量和消费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至少还要翻一倍。然而,现在我们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3/4甚至更高,如何保障能源安全?从新能源的角度,他提到,过去十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从不足300公里到现在超过500公里乃至600公里以上,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桩正在快速普及,风光无限的中华大地也为纯电动车提供了能源保障。
从经济性的角度,潘家华算了一笔账:汽车行驶每百公里燃油至少需要8升左右,按照8元/升,需要60多元。而现在电动车是100公里用12度电,光伏发电每度电是0.2元左右,也就是说不到3元就可以跑100公里。“这是多大的一种消费者福祉的提升!”他感叹。
以下为潘家华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参加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切换赛道、共赢未来”,从化石能源赛道切换到零碳能源赛道。
我们是不是可以切换赛道呢?现在的赛道是在化石能源的赛道上,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在85%甚至更多。为了走向碳中和,85%的化石能源就要转向零碳的非化石能源,占比需要达到85%甚至以上,化石能源应该是基本退出的,也就是说,要从化石能源切换到零碳的可再生能源的赛道。
能否切换呢?没有碳的能源服务,我们还要碳干什么?碳自然就可以归零。以前我们之所以不可以切换,就是在于零碳可再生能源只有水电,显然不能满足,现在我们有无限风光的电力就足够满足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
我们既然有这样一种潜力,是不是有市场竞争力呢?过去的十年里,太阳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风电降低了2/3以上,光热和储能这些现在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就用无限风光的零碳电力替代化石能源电力呢?应该说这个前景非常广阔。以前风光电力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所以很多人称之为垃圾电。现在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电力通过储能的方式,水电可以储能、抽水蓄能,具有可调节性,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有市场的竞争性。
打个比方,我们所吃的粮食是春华秋实,也就只有一个季度有粮食的产出。粮食是可以储存的,电力当然也是有现代技术可以储存,这样就不是垃圾电了。
生产侧的问题解决了,消费侧是不是也能够切换赛道呢?举个例子,我们认为没有燃油交通基本上就会瘫痪,但过去十年,我们学习发展的进程就是这么快,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从不足300公里到现在超过500公里乃至600公里以上,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桩正在快速普及。我们讲的能源安全更多的是石油安全,现在我们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3/4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汽车拥有量只有220辆/千人,美国是870辆/千人,欧洲和日本是550辆/千人。按照这样的情况,我们汽车的拥有量和消费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至少还要翻一倍。现在我们的石油已经难以保证需求,能源安全怎么才能保证?如果是纯电动的话,风光的无限都在中华大地、中国近海范围,一点安全问题都没有。
那么从消费者的福祉来看,每百公里行驶里程耗电12度,燃油至少需要8升左右,按照8元/升,100公里就是8升,也就是60多元,现在电动是100公里12度电,光伏发电每度电就是0.2元左右,也就是说3元就可以跑100公里,这是多大的一种消费者福祉的提升?
有的人说不行,北方必须集中供暖,可再生能源不具备这个条件,但现在我们的热泵技术完全可以保障城市的供暖所用。举个例子,北京的石景山在首钢搬迁以后,热源不就短缺或者没有了吗?大家都有这种感受,夏天在地铁里感觉很凉爽,冬天在地铁里感觉很温暖,地里面的热采集出来,地里面的冷采集出来,供热供暖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所以从消费侧也是没有问题。
当然有人会说,现在有些技术还不成熟,比如炼钢需要焦炭,还有航空飞机必须要用航空燃油,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大,我们要相信技术的发展,现在不能零碳,我们就先提升效率,慢慢地技术成熟了,就像我们的风光电力和纯电动汽车一样,需要相信技术、相信未来。
我们能够切换这样一个赛道,但我们是要做什么呢?我们有很好的学习、改进、放大、复制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原创能力。如果没有原创的能力,我们就缺乏话语权、缺乏规则制定的能力。那么在这个问题上,现在我们已经做大了,但我们是大而不强。我们要引领世界、推进全球的碳中和转型。现在我们在产能上是可以做贡献,所以我们对世界的零碳能源生产设备、光伏、风机和纯电动汽车电池,应该说产能在世界上是一个巨无霸,但在原创技术特别是革命性技术方面还要继续发力。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切换赛道以后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因为我们不依赖化石能源。无论是就业、安全还是环境,我们都可以引领未来。
谢谢大家!
关键词: 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