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讯:中疾控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关于未来疫情的解读,信息量极大
中疾控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凤凰网财经峰会对话主持人时,就“新冠会不会有后遗症”、“如何判断是否有肺感染”、“什么时候可以摘口罩”、“今后还要不要做核酸”、“会不会有第二波疫情”、“春节能不能放心回家、能不能出国旅游”等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一一解读。
曾光:新冠转为乙类乙管后,我认为健康码就不存在了
曾光指出,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是必然选择,今后应科学防控、防护、防治。针对新冠何时能从乙类乙管降为丙类丙管,曾光认为,严格区分乙类乙管和丙类丙管已不重要,关键是防控政策对不对头。
(资料图)
曾光指出,乙类乙管和丙类丙管的划分已不重要,最难的是从乙类甲管变成乙类乙管,大规模社会防控停止了,这一关是最难的。丙类是监测类的传染病,实际上现在新政策里已把新冠作为一种监测来对待。丙类传染病要做的事,是对每个病人都做登记、做调查,以及病原体变异的情况、耐药的情况,以便指导疫苗接种。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走到这步了。
“过去我们制定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时候,没有预见像新冠这么复杂的情况,它的归类的情况,到底是叫乙类乙管还是丙类丙管,这是新的情况,非要拿过去的东西来套它,我自己想的话意义不大。现在暂时确定乙类乙管,把这个措施落实下来,实际上有些传统的丙类丙管措施已经进来了。”曾光表示。
此外,曾光还认为,转移到乙类乙管以后,健康码就不存在了。“我觉得去有些地方需要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比如说到医院去,甚至登国际航班,可能还需要查一下这个。其他健康码的话,实际上伴随着乙类甲管,转移到乙类乙管以后,我认为健康码就不存在了。”曾光表示。
曾光:新冠感染改名后还是病,关键时刻仍需查密接
曾光指出,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是必然选择,今后应科学防控、防护、防治。针对新冠从“新冠病毒肺炎”改名为“新冠病毒感染”,曾光认为,新冠感染改名后还是病,关键时刻仍需要查密接,公共卫生的基本原则不能忽略。
曾光表示,所谓的感染应该是病毒感染综合症,或是病毒感染病,因为所有的乙类传染病里都有病字。感染不一定是发病,如果感染但不发病,传染病防治法是不会管的。我们在执行中应当注意,新冠感染改名后还是病。
“我们不再追查密切接触者了,我觉得这句话在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公共卫生和疾病斗争来讲,一般的话不追查,但是关键时候还要查,比如说我们搞爆发流行调查的时候,有些疾病我们要溯源的时候,那就离不开密切接触者的调查。”曾光表示。
曾光认为,公共卫生的基本原则,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则,不应该被忽略,该用还要用。比如流行病学溯源调查爆发原因的时候,做死因分析的时候,需要回顾有没有密切接触,是在什么地点接触的情况,这样我们能够获得一些经验。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做。
曾光:新冠会不会有大规模后遗症,我们还需要观察
新冠会不会有大规模后遗症?对此,曾光表示,还需要观察。“在新冠疫情高峰来以前,后遗症在中国不成问题,至少不成为大问题。我国集中出现的(重症)病例就是武汉和湖北多一点,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那时没出现严重的后遗症问题,以后在疫情风暴来以前,也没有理由出现,没有可能出现。”
但是,曾光也提醒,过去没有不代表今后没有,“这次疫情风暴以后有没有?我们需要观察。”
怎么判断自己肺部感染? 曾光:戴血氧仪或每分钟呼吸超过20次
国家卫健委26日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有不少医生表示,接诊的病例中很多都出现了肺部感染的情况,提醒广大网友奥密克戎并不只会攻击呼吸道,也会攻击肺部,引发了网友对于“大白肺”的关注。
那么,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有多大概率会出现“大白肺”?
对此,曾光表示,“大白肺”只是在CT或X光下,炎症分泌物增加,使射线通透受阻,呈现白色,实际指的就是肺炎病例。但是,此次疫情中肺炎占的比例不大,所以“大白肺”比例也不大,而且“居家治疗的极少发生。”
曾光表示,可以通过血氧指甲仪,指标大于95都是正常的,93是一个界限,如果低于93,甚至低于90,就是重症的体现了。如果没有血氧指甲仪,可以通过呼吸次数判断,危重病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可以超过30次,自身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20次就要关注了。出现呼吸急促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要等到太严重才采取行动。
以下为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对话2022凤凰网财经峰会实录:
主持人:各位凤凰网的网友们大家好,欢迎回到我们的2022凤凰网财经云峰会的现场,我是主持人武辰。本次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那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凤凰云夜话的特别对话,我们请到的是著名的流行病专家曾光先生,在今天晚上和我们一起来探讨,关于大家非常关心的疫情的话题。
曾老师挺好,感谢您参与我们2022凤凰网财经云峰会。然后最近其实大家对于疫情关注的确实比较多,所以也是想邀请您来和我们一起来探讨,关于疫情的相关的问题。首先想问一下关于目前的疫情的整体的趋势。其实从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我们看到说北京最近,尤其是北京比较明显,新冠感染人数是有一个短期的明显的上升,所以大家现在也在想说,为什么这次的疫情风暴好像来的特别急特别猛?您觉得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好像大家没有一个心理准备。
曾光:我觉得这个疫情的风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这里我就提到了两个因素,一个是什么呢?一个是疫情;第二个因为我们放开有关系,其实这里的话这个疫情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你刚才提到北京,因为在北京是BF7为主的,这迄今以来的话呢它是传播率最强的。
这里还有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气候因素,因为正好12月份以后,正好冬季最寒冷的季节到来了,人们可以说是呼吸道比较干燥,另外是在室内聚集性比较多,这样的话最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另外还有,要是再有其他因素呢,可能会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在里头,比如说我们早就预示到了,也同时进入了流感高发的季节,而且流感高发的话,我们从6月份以后就发现南方流感疫情异常高发,流感也出现了变异株,到冬天以后那就该北方上升了。诸多因素凑在一起,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可以说是新冠奥密克戎的风暴,而且这个风暴的话确实来势非常快,它的进展速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因为过去我们都觉得这个呼吸道疾病传播嘛,过去根据流脑传播的这个经验,第一波风暴来了以后呢,第一波疫情来了以后,一般的话呢感染人数不超过30%,然后再来第二波,第三波,就这样以后两波都不会比第一波更强。但是我们没预到这个第一波就来势汹汹,甚至很快超过50%,60%、70%,甚至80%。我觉得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精确统计的数字,但是我觉得这个数字的话是可以估算出来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疫情报告肯定是不完整的。因为我们报告都是出现症状的病例,还有我们过去熟悉的无症状感染者,几乎这段时间就没有人报告了,如果把这部分也考虑上去的话,可能感染人数我估计在北京市超过80%了,甚至还有更高。
主持人:那北京有可能疫情超过80%?
曾光:这是我的一个判断。
主持人:但是其实我们现在感觉说,好像这一次的政策转向比较急,就是我们在11月底的时候,其实不少地方还是处于在封控的状态,但是12月初然后突然就放开了,好像有一种过山车的感觉,是不是其实我们在放开之前,可以把这个准备工作做的更好一点?
曾光:
但是没有预料到这个奥密克戎它的内部的变异变异的这么大这么快,它已经从原始株传播系数2.7级,一直到现在超过20了。所以它传播速度,传播力大幅度的增强了。另外的话它变得更隐蔽了,在很多一段时间内,我们因为过去我们核酸筛查下的力量很大,所以发现了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所以给人们认识这个疾病就无症状感染者多,轻症病例多,中、重度的病例都特别少,给人这么一个认识。所以我们就是跟它打这个仗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发现了过去我们行之有效的防控办法,甚至的话加上一刀切,甚至加上层层加码都控制不了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了一些新的思路,这个新的思路首先表现在二十条上的。当时我就向我们国家提的还是小不走不停步,意思想对它进行一步一步的调整,但是我觉得这二十条这个调整的话,可以说没执行几天就新十条出来了,新十条来的很快,我觉得来的快是必要的,你得跟上形势的变化。我觉得新十条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应急的,因为情况变了,我们就要变,它变得快,所以给老百姓一个迅速转变的一种过程,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两军作战难以避免的,因为敌人变得太快了,我们对敌人的认识变了,所以我们要想继续战斗,必须得迅速改变。原来希望是小步,一步一步的多走,实际上新十条出来以后,加上疫情的影响,我们就觉得就等于把这几步都串在一块儿了,实际上过去的话我们防控方案第九版实际上就迈出了一小步,我们九不准又迈出了一小步,加上二十条又迈出了一步,加上新十条,等于我们四步都迈出去了,可是第四步迈的步伐最大,等迈出这几步的之和大家就体会到了,实际上是一大步。
主持人:其实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就变成新十条了,我们还是有一个小步走的过程。
曾光:对,这里有一个痛苦的认识过程,也有个思辨的过程。
主持人:其实像您说的我们每一次政策的调整,从一开始的静默管理到精准防控,到新十条,到乙类乙管,就是每一次政策的变化,到底那个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曾光:我觉得最重要的就这么几条是,第一个是我觉得把这个疫情防控,因为第一点是把这个疾病本质认识清楚,这个病理本质认识不清楚,对敌人认识不清楚怎么作战?所以过去我们把这个敌人认为,通过唯一的方法就能把它消灭。实际上现在认为我们人类没有这个本事,我觉得对这个认识深刻了,这种认识基于奥密克戎的不断变化,跟着这个变化发生的认识,我这点是挺重要的。
第二条我觉得就是掌握政策的灵活性加强了,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认识到他一个什么,就不要把它再当成一个,甚至不能从本质上认为它,一个传播力的变化,一个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了,在武汉那时候病死率到达5%,那个情况下动态清零是完全必要的,那时候动态清零就是预防死亡,我觉得到这段时间它变化了,而且它主要临床表现也变化了,已经由过去以肺炎为主,我们把它名字叫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炎这俩字占少数了,很少数了,甚至是极少数了可以说是,大部分都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毛细支气管,我觉得这些情况也在变,我们认识到这个症状也在变。所以我们对这个病定位也要变,这个就是基于这种定位,我们就从新十条又出现一个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变成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我觉得迈出这一步迈的是从理论上解决了,从法制上解决了对这个疾病的认识问题,这是一大步,非常一大步,如果大家要注意一下的话,他发布乙类传染病的话,乙类管理,转化成乙类管理,它差别在哪儿?就等于把甲类管理变成乙类管理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巨大的社会防控工作给停止了,它不是不防了,但就是社区封闭,大规模的强制性的,这些措施,包括对社区的,包括对我们人们出行的,包括对航空、高铁、国境卫生检疫的全面的变化,它带来很大的变化。所以我说这种措施也是很快出台了,在新十条出来以后,这个再出来,也就是二十天左右的时间,甚至二十天都不到,我觉得这步迈的是挺大的。所以的话,这步迈出以后有利于我们集中力量解决危重病例,把大量的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都可以居家。这样就等于把医院的病房解放出来了,在医院病房里头又分了不同档次,比如他对次定点医院,把方舱医院变成次定点医院,实际上对方舱医院一个加强,他可以收一般的病人,中度的,甚至重度早期的都可以收治了。完了以后把危重病人,实际上集中到三甲医院了,他可以有ICU抢救,我觉得他层次出来了。这样的话就医疗秩序,就应该是比较合理了,但是即使这样,因为这疫情风暴来的太突然,已经造成了医院应接不暇,一床难求,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我们周围都有这样的事例,到医院去排队、买药,像在医院观察室获得一个床位,要进一步的话还要获得住院的资格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种事件已经发生了,但是很庆幸时间持续的不长,随着现在北京疫情高峰已经往下走了,我觉得这种形势是在好转。
主持人:您觉得看病难的问题,可能很快就能发生转机?
曾光:对,是在好转,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好转在危重病例发生还是处于高潮,因为危重病例的发生它比整个疫情的发生,它是可以错过7到15天发生,也就一般症状治好了,那个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同时又患有基础病的人,这些人容易全员不愈,后来还可以加重。所以我们医疗医治危重病例,重症和危重病例,现在即使在北京这个负担还处于高潮期间。
主持人:您认为轻症和普通的感染的这一波的症状高潮其实已经过去了,目前是一个重症频发的高潮?
曾光:对,一般的话说是过去了,可以说从高峰中往下走,实际上还处于一种比较高的平台。我不能说它过去了,只能说它从高峰在往下走,因为这个高峰是我们不愿意它出现的高峰,我们希望它出现扁平的峰,希望那些疫情晚发的地方,还有一些社会对疾病的防控,不要一下放的太松,争取扁平的峰,这个对我们防治最有利。
主持人:怎么样能做到这一点?
曾光:我觉得这个是在理论上是这样的,我觉得其他地方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参考,总而言之我跟大家说我可以告诉那些地方,我们国家的放,严管和放实际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两种工具,我们在使用一种工具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工具箱里还有另外一种工具。而且这两种工具,特别是在管的这方面,我们国家经验很多,严管的方面,而且的话中国老百姓配合的也是,在世界各国里是最好的。我觉得这种工具在疫情高峰到来的时间,我觉得应该管的,这种工具也要适当的用上。你这样的话才能取得整个战略上的胜利,要不的话只放不管,就会形成一个单一的高峰,对医疗系统冲击很大,一下达到高峰,它不是一个扁平的,有一个平台式的在上面,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应对了。医院等于走一波病人再来一波,不要使病人感到无助,这样会显著的降低危重病人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病死率,另外我们医疗设备上来了,还有我们现在药品也在逐渐的上来可能在北京早期的时候药品也很难求,我觉得现在药品从全国来看供应情况都向好,我相信其他城市应对也应该学习北京的经验,另外也应该争取更多的手段。实际上我们压平高峰很重要的一点现在是,能够立竿见影的就是说人自为战,家自为战,每家都管好自己,使家里的人不要感染的太快了,少和外界接触,我觉得这是马上就可行的。另外的话老年人能接种疫苗的尽快接种疫苗,还没有预防接种的,我觉得这些措施要是综合的考虑,我觉得有可能把这个时间推长。另外南方和我们北方不一样,南方毒株不是BF7,比如说有BA5.2,虽然也是传播力很强的,但是它毕竟在南方气候没有北方这么寒冷,另外南方可能流感高峰已经过了,因为它出现的早,6月份就出现了。另外现在就是我们储备的物资上来了,还有它发生的晚,我们医院筹备时间比较长,比如说我们把综合医院都开辟出了危重病房,而不仅仅是个别的传染病医院了,完成这个过程。另外在短期内的话呢,我们培养出了更多的ICU的医生,ICU很不简单,像气管插管的话没有几年功夫是插不好的,它不是立竿见影的,我们可以把麻醉科的大夫也抽到ICU里去,因为他们会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这人力调整很重要,至少我觉得后续应该比前头从容一些,但是前面也有经验。因为北京应急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比如说他针对北京的情况,可以破天荒的提出来以危重病例,抢救危重病例为主,把抗感染,把预防感染变成预防抢救重症病人,能够破天荒的使这个号召医务人员感染的,轻症感染的,还有带病坚持工作,甚至把已经退休的五年之内的大夫,让他重新上岗。这些都是北京的经验,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一些缓解的措施,能够见到一些效果的。所以其他地方应该学习北京这样的经验。
主持人:所以其他地方为了避免这种医疗资源的挤兑,包括为了使疫情感染的高峰可以平缓的到来,一方面就是自己个人做好防护,然后另一方面老年人打疫苗,然后就是医院更好的调配资源和人力,您说的这个不能只放不管,那在管的这个问题上,您觉得社会或者政府还需要再做什么?
曾光:我觉得有些东西因为这管的话我觉得看下面什么了,因为我们现在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转换成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已经很明确了,有些措施说的很明确了,但是我作为一个老公共卫生来看的话,我觉得有些东西,提到的东西他不是绝对的,因为它是像我们,传统的公卫是2019年以前的防控专家在防控状态靠拢的,我觉得有些问题在执行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争取科学原理的来。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乙类乙管,您觉得什么时候有可能降为丙类丙管呢?
曾光:我觉得先别说丙类丙管了,因为这里他是这样的,我们把这病名改了,把新冠病毒肺炎改成新冠病毒感染了,我觉得感染里头我们实际上是省略了几个字,应该是病毒感染综合症,或者是病毒感染病,加个病字,因为我们所有的乙类传染病里都有病字。感染的不一定是发病,我们传染病防治法管的是病,如果感染不发病,传染病防治法不会管的。我在这里在执行中的话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病。另外我们把很多东西全都取消了,但是我说为什么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密切接触者我们不再追查密切接触者了,我觉得这句话在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公共卫生来讲和疾病斗争来讲,一定要平时的话可以一般的话不追查,但是关键时候还要查,比如说我们搞爆发流行调查的时候,有些疾病我们要溯源的时候,那就离不开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但是不会像现在这样去了,搞了密接,密接的密接,大规模控制的话没有了。但是公共卫生的基本原则,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我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了,不要产生误会,该用还要用,我觉得这里我们最近要开展培训了,我觉得这些东西在培训中有流行病学专家会给你讲的,怎么就回归到2019年以前了,2019年以前那流行病调查是怎么做的,我觉得一定是这样的。
主持人:不能说一不查全不查了,该追查的还是要追查?
曾光:对了,他是为了有不同的目的。刚才我说的流行病学溯源调查爆发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些需要的,比如说死因分析的时候也需要,需要对比的时候,哪些发病,哪些死亡了,那时候也要回顾有没有密切接触,是在什么地点接触的情况,使我们能够获得一些经验。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做这个。
主持人:了解,我们看到其实行程码是之前已经下线了,您觉得现在这个健康码是不是还有保存的必要?
曾光:你刚才提的这个丙类的我还没有回答。
主持人:您说。
曾光:说到丙类传染病丙类管理,我觉得这里严格划分的话,乙类传染病和甲类传染病,乙类乙管和丙类丙管,我觉得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具体的防控措施对头不对头,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从乙列甲管变成乙类乙管这是最难的,大规模社会防控停止了,这一关是最难的。至于是不是降不降丙类,因为丙类是监测类的传染病,实际上我们现在对新冠在新政策里实际上已经是在把它当成一个监测了,已经在实现这个了,每个病人都做登记都做调查了,对他上升的趋势,人时地,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群流行最高,我这个是要调查的,这就丙类传染病他要做的事儿。另外的话呢就是说它的病原体变异的情况,耐药的情况要调查,以便指导疫苗接种。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走到这步了,对吧。我觉得现在就说是,我为什么说现在再严格的区分乙类和丙类的话,我觉得乙类乙管和丙类丙管,我觉得还是按照已经公布的这些措施来看,因为过去我们制定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时候,没有预见像新冠这么复杂的情况,它的归类的情况,到底是叫乙类乙管还是丙类丙管,他这是新的情况,你非要拿过去的东西来套它,我自己想的话意义不大。现在暂时确定乙类乙管,把这个措施落实下来,实际上已经包括我们传统的丙类丙管有些措施已经进来了,关键它们都和乙类甲管的区别特别大,就这种管我觉得传染病防治法可以这么说,传染病防治法不管是负责乙类甲管的,或者是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防治法是既管甲类又管乙类又管丙类,三类都管,大家要明确这个,要不明确的话,那你该执法的时候不敢执法了,对乙类传染病乙管也要执法,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疫情不报的,该报不报的,另外在这里有些就说是,在必要的时候不通过政府来管,不通过公安系统采取管理了,卫生执法就管了。我们有的疾控中心,我们还有卫生监督所,他们以前是干吗的?就是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他们以前还要管,但是管的往往都是比如说你们家出现乙类传染病了,给你们家病史回顾,帮你们查找原因,另外还在你家给你家消毒,我觉得必要的时候密切接触者,跟这个病人进行隔离,都可以采取,不是说乙类传染病就不采取了,那就是错误的,但是采取的力度和方式,跟这政府出面的,那社区整个社会动员的这种管理,那就不一样了。
主持人:就是虽然现在归到了乙类乙管,但是一些之前的防控政策该用的时候还是要使用?
曾光:对。
主持人:那像之前的行程码其实已经下线了,现在的健康码还有没有必要保存?是不是有利于我们流行病学的调查?
曾光:现在我不知道政府做什么还需要健康码,我觉得去有些地方需要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比如说到医院去,甚至登国际航班,可能还需要查一下这个,其他健康码的话,实际上健康码是伴随着乙类甲管,转移到乙类乙管以后,我认为健康码就不存在了。
主持人:像您说的现在核酸也越来越少了,可能目前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就是去医院还需要一下,您觉得核酸检测未来有可能也就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
主持人:目前来看去医院做核酸还是有必要的?
曾光:我们应该把力量都下在疫苗上这就对了。
主持人:就是尽量能保证百分之百的人都接种疫苗,其实就不需要再做核酸了?
曾光:因为接种疫苗百分之百,第一个百分之百接种疫苗是不可能的,接种率哪儿也没有达到百分之百,把百分之百作为一个目标,因为我们疫苗接种中国是建立在知情同意,自愿接种的基础上,疫情的变化我们还要看今后,疫情大幅度上升这是坏事,坏事里头也不是绝对都是坏事,也有一个是人群进行一个大范围的疫苗强化接种,加强接种,感染率比如80%,80%里又接种了一次天然的疫苗,当然以后我们这次接种建立新的免疫屏障,会不会还受到挑战,今后我不能排除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现在美国出现几波疫情了,我觉得一波一波的下来,那很有可能还需要核酸检测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现在还是处于第一波(疫情)?
曾光:对,但第一波(疫情)来的风暴比较大,那么就预示者第二波就很低了,因为干柴快烧尽了。
主持人:您觉得我们在春节左右有可能会形成群体免疫吗?
曾光:看看各个城市吧,这个群体免疫是一个概念,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到底有一个多少的人,我觉得使它流行不再容易了,传播不太容易了,是达到这么一个局面,在这里还有很多就是保持阴性的,比如说有些社区老年医院,他防护的比较好,外来人都不让进去,那些老人疫苗接种率比较低。后来第二波也许这些地方现在没流行,以后不流行了。总而言之我们公共卫生原则就说是不断的对疫情分析,不断的告诉老百姓风险所在,进行预防。
主持人:大家现在比较担心说春节能不能放心的回家过年?
曾光:那我觉得完全放心不可能,还是提心吊胆点好,为什么呢?可以加强防范,你完全都放心了。就是说新冠免疫屏障短期内比较牢固了,还有别的传染病呢,还有流感呢,还有肺炎球菌呢,在美国还有呼吸道合胞细菌,这些都在这儿流行,我们现在就是防新冠了,我们没有精力研究这些疾病到底在新冠流行中搀杂了多少。我们下一步有精力了,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发生病例的多做点这样的研究。
主持人:我们最近看到其实出入境的政策优化了,再加上赶上春节,其实很多人都在进行旅游的计划,您觉得现在比如说出国游,是一个好的选择吗?会不会容易二次感染?
曾光:我觉得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吧,我觉得毕竟是一家子人都出去,老少不分的都出去,这种旅游应该避免,你感染过没感染过应该有所区别,另外你所想去的地方,有没有这种风险,它的疫情流行情况怎么样,也应该有所区别的。所以我觉得不能笼统而论。
主持人: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
曾光:对,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我觉得旅游的话可以使人们精神放松,我觉得满足,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旅游,需要到世界去看看,另外我们很多交通,我们对世界敞开,世界应该对我们敞开,这样的话才能促进人员交流,经济交流,我觉得这个本身是个好事儿。
主持人:是的,我们对世界敞开,世界也应该对我们敞开,但是我们最近也是看到说由于北京的疫情爆发,然后像美国、加拿大,他们的签证中心可能就暂时关闭了,还有一些国家说对来自中国的游客要进行落地核酸,或者是要求阳性进行隔离,您觉得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吗?
曾光:美国、日本还有加拿大他完全躺平了吗?他没有,他也是跟着形势变化,国内外形势变化,他对策也在变化的。但是我希望这种变化是纯粹从科学角度考虑的,而不是从政治上考虑的,是吧?我觉得要从公共卫生角度,从科学考虑我觉得我们可以理解,而且这种考虑很快会调整的,只要他没有政治目的的话,很快随着中国疫情下来,很快下来,他也会尽快调整的。我觉得应该全世界人们新冠病毒是我们的共同敌人,他们保留这个权利,我们也保留同样的权利,以后其他国家严重了我们也可以在国境卫生检疫,也可以增加条件,把门槛高一点,这是相互的。
主持人:所以现在也有人担心说,出入境政策调整了之后,会不会有一些国家的一些病毒,他是更厉害的,反而这样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目前整体的防控形势?
曾光:现在我觉得这个来看的话,我觉得如果总抱着这种思想的话,那就都别开放了,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警惕,需要警惕的事儿它不是说阻挡我们行动的先决条件,它不是这样的,它只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甚至这种概率不大的情况,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也不知道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也不知道它严重程度在哪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提高警惕,加强我们的检测和监测工作,而不是从政策上划道线,就是束缚了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不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太应该打开大门了,因为我们对过去的航班也好,对铁路也好,都是通货运,中止了客运,这种现象应该到头了,到现在应该变化了。
主持人:我们看到现在确实疫情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和以前相比也已经越来越小了,尤其最近出入境政策也调整,大家也看到了说马上可以旅游的希望,您觉得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到说疫情之前的完全正常的这样一个生活状态?
曾光:我觉得还要再等一等,等一等吧,我觉得还得两三个月以后。
主持人:还得两三个月,那其实也很快了。
曾光:因为这是有一个咱们疫情下落,另外危重病人他的康复,另外中国疫情也不是同时结束的,看看各地的情况,另外也看看国际形势,我觉得会逐步趋好,但是我不希望突然就宣布完全回到2019年了,恢复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有联防联控吗?这名词就没了,我们现在还需要联防联控,还需要联防联控机制,在那儿发表点通报,这就说明我们还没有回到2019年。
主持人:您觉得未来我们还有可能摘下口罩吗?大家现在其实已经戴口罩出门习惯了,会不会这样一直口罩戴下去?还是说有一天我们其实是可以摘掉的?
曾光:我觉得现在就可以分场合了。
主持人:现在就可以分场合摘口罩了?
曾光:对了,本来咱们也是分着场合的,你在自己家里戴口罩吗?另外的话比如说在空野中,我觉得那也可以不戴,特别是在疫情现在已经在百分之八九十的地方,人已经都感染过了,感染过以后过个两周以后,我觉得至少就不会像现在都要戴N95口罩了,但是我觉得到医院去,到商场去,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在飞机上火车上,我觉得还是要戴的,还是要勤洗手的。
主持人:那大家也很担心说,关于后遗症的问题,很多人阳康了之后,还会担心说是不是自己会有一些肺部感染,要不要去做一个全身的检查?
曾光:这后遗症的问题我们慢慢等着看吧,在这个新冠高峰来以前,后遗症在中国不成问题,至少不成为大问题,因为我们集中出现病例就是武汉和湖北省的病例多一点,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那个阶段中没出现的话,后遗症问题没出现的话,严重问题,以后的话在这疫情风暴来以前的话,没有理由出现,也没有可能出现。但是在欧美国家,但美国就不一样了,他因为早期防控失控,他死亡了100多万人,将近108万,可能还要多一些,他同时伴有大量的危重病例的发生,这个新冠后遗症容易伴随重症病人发生,他幸存了,这些人往往病程迁延,有的好的慢,有的就成了后遗症了,另外欧美国家的人也是脆弱,为什么?就是没有新冠的时候,过去美国人你看朝鲜战争以后,他回国的老兵有朝鲜战争后遗症、越南战争后遗症、中东战争后遗症,另外911事件的后遗症他都有,即使没有病毒他都出现后遗症,所以他这个人员是对这个后遗症,可能是他这个种族或者社会的差异,另外他有后遗症的基础了,所以这次来以后他肯定后遗症是多的,但过去没有,我们现在不要说今后就没有,这次疫情风暴来了有没有?我们需要观察。
主持人:现在还不好说后遗症的问题,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曾光:现在不要说都没有,你要说都没有的话就放松这个弦儿了,这个也应该作为我们检测的目标。
主持人:现在在网上大家有在讨论说大白肺的情况,很多人会比较担忧,这种情况多吗?
曾光:那指的就是肺炎病例,肺炎病例的话合并肺炎,实际上大白肺只是在CT,或者是X光下,它炎症分泌物增加,可以使射线通透受阻,产生一个白的。这种往往出现白肺的话,他也有范围大的范围小的,如果出现双肺的还有单肺的,那要是面积大,那是往往伴随着血氧分压降低,那是很危险的,我觉得这些病人需要抢救的,需要及时用上抗病毒药,小分子化学药的,我觉得应该是需要住上重症病房,及时的吸氧,或者是用上呼吸机,甚至严重的时候需要气管插管,需要这样的。(连前面)但是对于那些比较轻症的,小范围的,偶然发现的那些,也不要慌张,只要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比如说血氧分压的话还在正常范围内,甚至呼吸次数也不太高,也就是在20次左右,那问题也不大,所以我们这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总而言之这次肺炎占的比例不大,所以这个大白肺的话比例就不会大,但是确实是发生了,确实在我们医院现在治疗的病人里头,相当一部分人都有这种症状,往往居家治疗的极少有。
主持人:那感染后怎么能判断自己是否有可能存在肺部感染的情况?
曾光:那么你自己判断你也不是学医的,那么一个是带血氧指甲仪,你看你是多少,一般在大于95的都是很正常的,如果93是个界限,对吧,那么要是低于93了,甚至低于90了,那就是重症病例的体现了,另外还有呼吸次数,你危重病人的呼吸次数可以超过30次,你要是20几次,你看你离30有多远,这也是一个个人可以判断的,看呼吸是不是急促,我觉得有了这些症状,甚至不是太严重的时候要及时就医,那是你自己解释不了的,自己解决不了。
主持人:最后再讲一下关于特效药的情况可以吗?大家现在比较关心特效药。
曾光:现在特效药都不是说OTC药物,不是说自己到药店去买的,现在有可能通过医院,现在甚至通过社区医院都有可能没买到的。
主持人:谢谢曾光老师今天晚上和我们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也希望各位网友都能够从我们今天的对话环节中有所收获,然后如果有任何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凤凰网财经的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留言和我们取得联络,然后也希望各位可以继续关注我们2022凤凰网财经云峰会,那明天我们还有全天的议程,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会进行同步的直播。本次2022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感谢大家,再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