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信息:量产前夜的喧嚣:钠电池还没赢 有上市公司已赢了两回

钠电池近日利好刷屏,人气龙头传艺科技12月27日盘后公告,控股孙公司签钠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合作开发协议,公司股票12月26日、27日均收盘涨停。


(资料图片)

此外,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海钠、维科技术、鹏辉能源、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多氟多、普利特和众钠科技等多家公司近日宣布钠离子电池量产的最新进展。目前,在钠电池产业下游,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在积极推进小动力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应用,业内对2023年钠电池量产持乐观态度

钠电池下游市场包括两轮车、四轮车及储能市场。东吴证券分析师曾朵红12月23日发布的研报指出,23年为钠电产业化元年。11月28-29日,钠离子行业标准制定再提速,助力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同时钠离子电池推进速度加快,目前行业均处于小批量测试,实现能量密度130-140Wh/kg,循环寿命3000次左右,预计23年开始量产,规模预计在5GWh以内,24年放量,规模预计超30GWh,预计单Wh盈利0.05元

钠电池还没赢 有上市公司先赢了两次 市场“钱景”指引下跨界潮来袭

6月22日,给联想、惠普、戴尔等PC公司生产键盘和鼠标的传艺科技用一纸公告,换来了连续七个涨停,公告只透露了一则信息:公司将进军钠电池领域。时值年末,控股孙公司签钠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合作开发协议的一纸公告又换来两个涨停,股价重回历史高位附近,传艺科技半年里凭借钠电池可谓“赢了两次”。

半个月后的7月11日,华阳股份也因业绩预增公告连续上涨,20余日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超过8成。光大证券研报彼时点评称,公司和钠离子电池龙头中科海钠紧密合作,通过华钠铜能、华钠碳能以及华钠芯能三家子公司分别布局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各2000吨、电芯及Pack1GWh。无烟煤业务提供较好自由现金流,钠离子电池业务助力公司二次成长

9月6日,维科技术公告称公司目前不存在钠电池相关业务。9月22日,公司公告称钠电池项目仅处于建设期,没有产品下线亦没有向客户提供样品。从股价表现来看,维科技术9月初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近130%

拉长时间看,钠电池在二级市场的第一枪要追溯到2021年7月底,宁德时代率先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这一枪也让宁德时代当天股价暴涨6个点

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在市场“钱景”的指引下疯狂跨界。除了进度较快的中科海钠和华阳股份拥有1GWh的产能,绝大多数企业仍处在小样或中试阶段,应用端也主要是用于测试,连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这样的电池巨头也要等到2023年才能量产

以上市公司传艺科技为例,今年6月刚宣布进入钠电领域,10月底就宣布进入中试阶段,仅4个月就走完了材料研发、验证和小规模试生产环节,让外界瞠目结舌,而这四个月时间,这家公司股价上涨300%,市值暴涨90亿。相较之下,行业内公认起步较早的中科海钠团队,从技术研发走到试生产历经6年多

具体来看,今年11-12月,宁德时代和孚能科技均公布当前钠电池进展。其中宁德时代表示其通过首创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可使钠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500公里续航车型,这一续航车型会面向65%的市场;孚能科技则表示其钠电池处于集中送样阶段,已满足A0级车需求,计划2023年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目标2024年满足A级车的需求。

国盛证券分析师杨润思等12月23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在去年7月宁德时代推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后,钠电池逐步获得更多行业关注度。当前已有众多厂商布局钠电池产业链,其中钠电正极包括容百科技、振华新材、当升科技等;负极包括贝特瑞、佰思格、翔丰华等;电解液包括天赐材料、多氟多等;而研发钠电池的企业包括宁德时代、鹏辉能源、蔚蓝锂芯传艺科技、维科技术等

多家分析机构认为,钠电池产业化进展清晰,与锂电池产业互补,随着入局企业增多,应用场景不断扩充,钠电池正进一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锂价疯狂之后 钠离子电池走上台前 锂钠相争还是共舞?

2017年,碳酸锂价格暴涨至每吨17万元,同年,国内第一家钠电公司“中科海钠”成立,但之后,由于新能源需求疲软,碳酸锂价格暴跌,钠电池的声音又沉寂下去。根据Wind数据,在2020年7月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之后,钠离子电池概念指数开始飙升,在宁德时代发布钠电池之后达到顶峰;随着今年锂价涨到60万元/吨,钠电指数又重新涨回高点

有专家指出,由于产业基础相近,加上锂电产业已经十分成熟,因此,如果一家公司想造出钠离子电池并不困难,只需要从容百或振华买来正极,从贝特瑞买来负极,再找多氟多买些六氟磷酸钠做电解液,利用一套成熟的锂电设备就能生产钠电池。

德邦证券研报指出,高锂价背景下,钠电池材料成本优势显著,钠电池与锂电池将会是在应用场景上的互补,钠锂混搭电池可以减轻电池厂对上游锂资源的依赖程度。

有业内人士分析,钠电池更像是锂电池的一个低成本分支,颠覆性比不上世纪初锂电池对镍镉电池形成的压倒性优势。钠电池能否在新能源市场拥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提升内功,改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两大短板之外,还取决于锂价的走势

关键词: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