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消息!证监会答复政协提案: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企业

2月24日,证监会披露了对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情况。对于《关于加强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提案》,证监会进行了详细答复。

证监会表示,近年来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通过强化信贷等融资品种供给、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股权融资等方式,多措并举,服务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从多方面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满足民营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企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增强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产品

目前民企信贷支持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实现。

一是加大民营企业接续融资支持力度。2019年2月,银保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8号),要求商业银行至少提前一个月主动对接续贷需求,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周转成本,并持续推进续贷政策落实,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续贷产品开发和推广,简化续贷办理流程。2020年6月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中设置“小微企业续贷”评价指标,引导银行提升续贷业务占比。2021年末,非国有企业贷款余额39.6万亿元,同比增长7%。

二是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证监会推出科技创新债等创新品种,积极满足民营企业多元融资需求。2022年5月,证监会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为基础,联合承销机构共同为民营企业债券提供增信支持。2022年7月,证监会组织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减免民营企业债券交易结算费用,指导中国结算放宽受专项支持计划保护民企债券的回购融资入库门槛,进一步改善民企债券流动性和市场吸引力。同月,证监会联合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通过加强联合奖惩激励、市场监管规范和部门协作联动等,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三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自2002年起,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个人和小微企业申请的贷款,由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由财政部门给予贴息。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贴息力度,扩大政策支持范围,提高贷款额度上限,放宽贷款申请条件。2021年中央财政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63亿元,同比增长66%。自2022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奖补资金支持地方打造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健全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及融资担保资金补充机制。

加大政府采购,建立制造业政策性扶持基金

据证监会介绍,财政部2020年修订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通过预留份额、价格扣除、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或分包等形式,扩大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份额。同时开展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专项清理,严禁以供应商规模等条件对市场主体实行差别待遇,持续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开展第三方评估督促有关单位依法及时公开政府采购信息,为民营企业获取信息提供便利。此外,明确采购人应自收到发票后30日内及时付款,支持政府采购合同融资。

目前,全国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的合同金额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75%以上。

另外,在专项资金支持方面,2021年中央财政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纳入支持范围,支持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好龙头企业的“链主”作用,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撑。该资金按照项目法方式分配,由行业主管部门采用“揭榜挂帅”竞争方式确定支持项目,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积极申报,争取资金支持。

政府投资基金方面,中央财政会同社会资本发起设立相关制造业领域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对象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项目投资,民营企业可与基金积极对接、争取合作。

引导扶持优秀民营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证监会表示,积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开展股权融资。2019年、2020年,科创板、创业板先后试点注册制,增加资本市场包容性。

近年来,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家数和金额稳步提升。证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近400家民营企业完成IPO,融资金额合计超过3200亿元,同比增长10%。截至2022年3月底,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民营上市公司超3000家,占比约65%。

新三板也是部分民营企业获得资本支持的重要平台。

据证监会介绍,全国股转系统存量挂牌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九成以上,2021年至2022年6月底,累计700余家民营企业完成定向发行,募集资金近240亿元。

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配套形成契合企业特点的制度机制安排。目前北京证券交易所民营上市企业市值近1400亿元,累计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约180亿元。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中央财政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