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8亿,港股“新兵”嘉创地产上市首日跌9%

时隔近两年,港股上市房企终于迎来新成员。

3月23日,嘉创地产(02421.HK)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1.76港元,短暂冲高后股价回落,盘中最高2港元,最低1.49港元,收报1.6港元,下跌9.09%。截至收盘,总市值8.09亿港元。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尽管行业企稳及政策环境有利于房企IPO,但由于嘉创地产并不发行新股,没有新募集资金,因此监管审批相对宽松,并不意味着房企IPO开闸。此前多次递表的地产公司是否能够成功上市,仍然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包括流动性、投资布局、土地储备、开发经营能力等因素。


(资料图片)

旗下仅7个项目

聚焦大湾区城市更新

嘉创地产是一家住宅物业发展商,在大湾区的东莞、惠州及佛山开发及销售住宅物业。目前旗下仅有7个物业发展项目,包括5个已完成项目(指各期嘉辉豪庭及罗浮公馆)、1个持作未来发展项目及1个持作投资项目。

此前,嘉创地产曾于2022年的3月31日和11月25日在港交所两次递表,最终以介绍方式分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在上市前,嘉创地产的控股股东是嘉利国际(01050.HK),持股100%。嘉利国际已于主板上市逾25年,在分拆完成前,嘉利国际主要从事五金塑胶业务、电子制造业务及房地产业务,在分拆完成后,嘉利国际不再是嘉创地产的股东。

2015年嘉利国际才正式涉足房地产,也就是嘉创地产的前身。

上市文件显示,嘉创地产主要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或挂牌出售,及收购重建用地并转为住宅开发用地以获取物业发展项目用地。按总楼面面积计,约64.1%的土地为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或挂牌出售获得,约35.9%的土地通过收购重建用地并转为住宅开发用地获得。

嘉创地产的土地储备约为25.96万平方米,包括已竣工物业的可销售整体楼面总面积约12.82万平方米,及整体楼面总面积13.15万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

在过去三个年度,嘉创地产均实现财务增长。从2020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嘉创地产实现收益从4.82亿元增长至5.91亿元再到7.76亿元,毛利从3.49亿元增长至4.29亿元再到5.87亿元,期内溢利从1.29亿元增长至1.61亿元再到2.43亿元。

嘉创地产在上市文件中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大湾区进行扩张并专注于重建用地,为了从其他发展商中脱颖而出,已经并可能继续通过城市更新取得土地,主要是对旧城镇、旧工厂及旧村庄等进行改造。目前嘉创地产有3个城市更新项目,即嘉辉豪庭三期、四期及五期。

行业企稳利于房企IPO

是否开闸仍取决于公司基本面

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房企赴港IPO的进程也基本停滞。在嘉创地产之前,成功在港上市的是三巽集团,2021年7月19日,在历经两年四次递表之后,三巽成功赴港上市,但也随即迎来行业下行周期。

2022年11月以来,金融支持16条、“第三支箭”股权融资政策相继出台,意在支持房企融资,而嘉创地产的第二次递表,恰恰处在这一时间点。

“从行业基本面看,房企销售企稳及政策环境有利于房企IPO。”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

近期房地产市场企稳态势初显,据中指研究院《2023年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显示,2023年1-2月,TOP100房企销总额为9841.1亿元,同比下降4.8%,较去年同期降幅大幅收窄29.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股权、债券等融资渠道预期将加快修复,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今年2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332.4亿元,同比上升15.5%,万科、碧桂园等公司均在港股完成配股融资。

不过,以介绍方式上市的嘉创地产仍有其“特殊性”。不发行新股,没有新募集资金,只是将公司股东本身的旧股申请挂牌买卖,因此监管审批较为宽松。刘水认为,介绍上市可以大幅缩短上市流程,提升上市速度,上市之初会影响融资功能,但后期可以通过再融资提升融资能力。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目前来看,嘉创地产的企业规模、土地储备、产品能力和运营能力,并无太大亮点,如果未来不能提炼出特别的优势,估计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

在刘水看来,当前行业处于调整期,尽管融资政策充足且宽松,但企业需要一定时间修复现金流、恢复盈利能力,投资人短期内或仍持谨慎态度。股权融资方面,预计短期内仍以上市房企配股融资为主,不会出现集中上市的情况。此前多次递表的地产公司是否能够成功上市,仍然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包括流动性、投资布局、土地储备、开发经营能力等因素。

关键词: